最新共同类会计科目有哪些(共同类会计科目有哪些)
世界环境日,一年只有65这一天。
如何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水平?有73%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强垃圾分类意识和知识的教育普及,55.5%和46%的人希望出台鼓励居民垃圾分类的激励措施或强制性约束措施,37.1%赞同出台执法措施。还有很多市民支持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可利用水资源总量,比如增加雨水回收利用的比例为40.6%,进行海水淡化引入北京的比例为18.1%。
北京晨报记者 王海亮未来5年最希望解决的环境问题空气污染 94.2%水体污染 55.1%垃圾污染 43.1%扬尘污染 28.3%土壤污染 18.1%噪音污染 14.5%绿地破坏 6.5%清洁空气最有效的措施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66.2%关停污染企业49.4%增加城市绿地39.1%加强周边省市污染统一管理36.5%削减燃煤、燃油,使用清洁能源 27.9%严格空气污染执法监督21.1%提高电热气能源利用率21.0%。关键词:空气控制尾气排放被认为最有效在未来五年,你最希望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中,94.2%的受访者一致选择了空气污染。其他老百姓最希望治理的生态环境问题,依次是水体污染(55.1%)、垃圾污染(43.1%)、扬尘污染(28.3%)、土壤污染(18.1%)、噪音噪声污染(14.5%)和草地林地破坏(6.5%)。昨天,第一期环境篇问卷调查结果发布,数据显示,当问及未来五年,你最希望解决什么生态环境问题时,94.2%的受访者齐刷刷地选择了空气污染。这是此次调查中的最高值,体现出社会对治理大气污染的高度共识和期盼
受委托开展调查的北京中观经济调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说。这是此次调查中的最高值,体现出社会对治理大气污染的高度共识和期盼。同期,按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10个城市依次是海口、珠海、江门、中山、惠州、深圳、舟山、东莞、佛山和拉萨。
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说,总体来看,5月京津冀区域和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与上年同比和上月环比均有所好转,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与上年同比和上月环比均有所改善同期,按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10个城市依次是海口、珠海、江门、中山、惠州、深圳、舟山、东莞、佛山和拉萨。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说,总体来看,5月京津冀区域和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与上年同比和上月环比均有所好转,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与上年同比和上月环比均有所改善。其中,秦皇岛市的达标天数比例为82.8%,张家口、天津、石家庄、邯郸、廊坊、北京、承德和邢台等8个城市的达标天数比例在50%至80%之间,唐山、衡水、保定和沧州等4个城市的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
超标天数中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其次是PM2.5。据统计,郑州、济南和唐山等8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
环保部15日发布5月份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唐山、郑州、济南、邢台、保定、徐州、武汉、衡水、太原和邯郸,登上5月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10个城市榜单。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30.0%至82.8%之间。记者对照发现,徐州、武汉、太原是今年1月以来首次登上这一榜单环境保护部近日通报了新环保法及配套办法的执行情况。
实施查封、扣押案件共1186件。实施限产、停产案件共698件。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局长邹首民介绍,根据14月调度情况,全国范围内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共160件,罚款数额达11229.51万元,个案罚款数额最高为1580万元。移送行政拘留共437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共429件。
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环保部门充分运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以及移送行政拘留等手段,执法力度日益加大,同时加强与司法机关联动,积极推进两法衔接。与12月相比,34月适用按日连续处罚案件数上升515%,适用查封、扣押案件数上升125%,适用限产、停产案件数上升237%,移送行政拘留案件数上升197%,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数上升204%
移送行政拘留共437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共429件。与12月相比,34月适用按日连续处罚案件数上升515%,适用查封、扣押案件数上升125%,适用限产、停产案件数上升237%,移送行政拘留案件数上升197%,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数上升204%。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局长邹首民介绍,根据14月调度情况,全国范围内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共160件,罚款数额达11229.51万元,个案罚款数额最高为1580万元。实施限产、停产案件共698件。实施查封、扣押案件共1186件。环境保护部近日通报了新环保法及配套办法的执行情况。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环保部门充分运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以及移送行政拘留等手段,执法力度日益加大,同时加强与司法机关联动,积极推进两法衔接昨日至今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主题是共享国内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经验和实践,深入分析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现状,提出进一步加强区域协作的有关建议。
早在去年,环保部门提出将制定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的中长期规划。据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发布,市环保局协调处处长李立新表示,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规划》为指导,编制《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
备受关注的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路线图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正式启动。在大气环境质量控制方面,将北京、天津、石家庄、邢台、邯郸、保定、衡水、唐山、沧州、廊坊划为重点控制区,张家口、承德、秦皇岛为一般控制区,对其中的PM2.5年均浓度等主要污染物划定大气环境红线。
据了解,目前该规划已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着手编制。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王金南昨日表示, 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同体将实施空间用途管控、严守生态环境红线,根据主体功能区划,将京津冀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五类主体功能区。
为何要编制中长期规划?此前大气十条已明确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区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25%,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2017年往后如何治理?京津冀整个区域需要中长期规划作为指导。另外,今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投入的资金将达到59亿元。今年3月,市长王安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经济峰会上透露,京津冀将加快推动形成生态的共同体,下一步将联合制定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共同构建区域生态安全的体系。
主要包括三类: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红线区、生态脆弱红线区。记者从该研讨会获悉,《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已正式启动编制。
该《规划》是我国首个区域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在既有治理标准上提高、加严,时间进程上往前延伸。
将区域内生态功能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严格保护6月15日,环保部通报了新环保法及配套办法的执行情况。
环保部称,3~4月适用按日连续处罚案件数是1~2月的515%,适用查封、扣押案件数是1~2月的125%,适用限产、停产案件数是1~2月的237%,移送行政拘留案件数是1~2月的197%,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数是1~2月的204%。惩治环境违法行为,除了加大执法力度外,还应该引入社会更多的关注。按日计罚最高罚金1580万新环保法被誉为史上最严环境保护法律,重要原因之一是对于环境违法可以罚无上限。同时,环保部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2月份,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共26件,罚款数额达1238.96万元;实施查封、扣押案件共527件;实施限产、停产案件共207件;移送行政拘留共147起。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先良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现在环保部门正在逐渐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企业的环境违法,尤其是一些典型的环境违法行为将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与前两个月相比,3至4月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数量增加4倍多。
环保部门为了维护环保法的权威和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是必须的,王先良认为,一些持续排污大户一般都是地方的经济支柱,能否对它们起到震慑作用还有待观察。3月底,环保部门第三次检查时发现,该企业所有违法行为依然如故,原先20万元的罚款变成1580万元。
其中,河南实施按日连续处罚26件,罚款金额共计2911.59万元;江苏实施按日连续处罚24件,罚款金额共计988.13万元;内蒙古实施按日连续处罚20件,罚款金额共计600万元;辽宁实施按日连续处罚18件,罚款金额共计839万元;河北实施按日连续处罚8件,罚款金额共计1414.68万元;陕西实施按日连续处罚5件,罚款金额共计1869.86万元,个案最高1580万元。浙江实施查封、扣押496件,占全国1-4月查封、扣押案件总数的42%;移送行政拘留98件。